网上车市

路虎 - 发现

品牌

类别

更多» 相关精华

车主学堂-汽车碰撞与安全
车主学堂-汽车碰撞与安全

各国安全机构都是以汽车碰撞试验作为汽车安全的考评,因为汽车安全已成为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车主学堂给大家讲解下汽车碰撞与安全。

全部问题

  • 2016-05-15为什么中国进口国外车的税要那么高,同样是美国的车,中国卖家...<过户>

    一般的大排量车,从进入海关到消费者手里,得缴三道税:25%的进口关税;25%的消费税;10%左右的购置税。这些税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来买单。 [详细]
  • 2016-04-12为什么中国进口国外车的税要那么高,同样是美国的车,中国卖家...<过户>

    一般的大排量车,从进入海关到消费者手里,得缴三道税:25%的进口关税;25%的消费税;10%左右的购置税。这些税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来买单。 [详细]
  • 2016-04-05消费税对汽车涨价有什么联系?<过户>

    消费税调整车价怎么变主持人:这里是《中国财经报道》,我是计渝。从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的消费税政策,其中有关汽车消费税的调整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政策实施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车市有没有受到影响,一些车型的价格会不会因此而上涨?消费税是消费者买车的时候需要交的税吗?今天我们就来打开这一连串的问号。 此次消费税调整以前,我国小轿车消费税税率按排量大小划分,1升以下3%;1升到2 .2升5%;2.2升以上8%;而越野车则另外计税,排量小于和大于2.4升的越野车税率分别为3%和5%。 新的消费税政策,不仅将越野车纳入了乘用车的范畴,而且调高了大排量车的税率。调整后,排量在1.0升以下的小轿车税率没变;1.0升至1.5升的,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1.5升至2.0升的税率不变;2.0升以上,排量越大税率越高,最高为20%。也就是说,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排量在2.0升以上的车型。 那么,消费税税率调整是否真的像一些媒体预计的那样,给小排量车带来市场机遇,给大排量车带来困扰呢?记者在新的消费税政策执行前后,走访了北京多家4S专卖店和汽车交易市场,结果发现政策调整前一周,一些消费者的确在突击购车。 记者:“那个消费税的事,你已经听说了吗?” 消费者:“我已经听说过。” 记者:“您买车和消费税有什么关系呢?” 消费者:“有些关系吧,因为听说它要涨,所以我要提前买。这样才可以省一部分钱。” 这位先生说,他要买的这辆皇冠全价是34万5千元,排量2.5升,要按新的消费税来算,税率是9%,而原来2.2升以上税率都是8%,虽然只差1个百分点,但是30多万的车算下来也要差个3400多块钱。况且这已经是家里第二部车,他也不是一时冲动才决定买的,原打算五一左右出手,但现在既然税率调整,就提前买,可没想到还是晚了,由于提前买的人太多,已经提不到现货了。 记者:“现在这个好买吗,来到马上就能买到吗?” 消费者:“不是,基本上交定金,要等上两个多月。” 这家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像这位先生的情况还不在少数。 4S店销售人员:“现在我们每天到店用户和还有来电的用户较以前都有30%以上的增长。一直交车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那么正常我们看到的停车场应该有五十几辆以上的库存车,至少五十辆以上,到目前为止,库存仅剩不到十台。” 记者又走访了几家4S店,看到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每一家店里,大排量车前都围着不少看车的人,尤其是一些准备买高档车的消费者,为了能在4月1号新政策执行前买到车,不惜加价购买。就连一些车商也表示,4月1号前的那几天,大排量车出现了近几年少见的热销景象,不到一周就完成了以前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销售任务。尤其是大排量进口车,销量更是可观。 经销商:“电话,就是我们主要是自己手机电话,比平时多了。” 经销商:“比以前要多,我就跟你这么说,以前五个人看车,现在有十个人看车。” 伴随着大排量车抢购潮到来的,是各种明里暗里的涨价,尤其是进口高档车价格水涨船高。 经销商:“现在我这车,现在标价是,像这个136万,标价136万,现在卖能够卖到130万,最低反正就这样。” 记者:“那以前最低的话?” 经销商:“以前按这个车型来说,卖到125万左右就能卖,是这样的。” 4月1号消费税调整后,已经有一些大排量车型正式宣布提价,其中,进口宝马7系最高涨价29万元,国产宝马多款车也涨了5000到3万元;奔驰S500涨了15万元左右,雷克萨斯LS430也涨了12万元左右。总得来说,排量在4.0以上的车基本上,平均都上涨了10万到15万。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苏晖:“根据我们的了解,从天津海关,大连海关了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呢,经销商没有预测到消费税会这么快地出台,或者有这么大影响。他没有采取资源进来,因为一个进口车进口大致运作,需要三到四个月时间,不是说你今天订货,下星期到货了,没这么简单。那另外一部分经销商有一个,从经营角度出发,他已经订购了一批,而且已经到货了。那他采取什么办法,采取控制的办法。要不然我3月31号以前采取加价销售的办法,要不然我等到4月1号以后,提价,我按新的价格再销售。” 大排量车价钱高了,经济型轿车市场却并没有出现太大变化:根据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在4月1号前后的销售统计,新的消费税政策实施前一周与后一周相比,排量在2.0升以上的轿车,由于抢购潮已经过去,销量下降了10%-15%,而排量在1.5到2.0的轿车,相对来说销售比较平稳,并没有因为消费税的调整而出现太大的起伏。调查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消费者放弃了买大排量轿车的念头,但对于到底买哪种小排量车,大部分消费者也表示,还想再看看消费税调整之后的价格调整情况,比较一下再做决定。 消费者:“原来我倒挺喜欢越野车的。但是现在一看那个税调了,税调了以后,再买就得考虑考虑了。排气量小一点的,差不多2.0以下的吧,2.0。” 消费者:“购车计划,刚开始有点影响,我现在所以说想看看车。” 主持人:2.0以上的大排量车遭遇抢购,主要是因为想买这些车型的消费者觉得消费税提高了,自己买车就得多花钱了。不过,在这儿我必须要告诉您,这么算帐还真不准确。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这消费税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说,消费税是买车的时候要交的税吗?是在原来购置税的基础上再加的吗?到底要多花多少钱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问题一:消费税是需要消费者来交纳的吗? 据了解,消费税是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中新设置的一个税种,它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个税种,一般体现在生产端。也就是说,汽车消费税其实是针对厂家征收的。 问题二:消费税和购置税有什么区别?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苏晖:“这个购置附加税,这个是近几年的事,那么它的实行办法是存在流通领域。比如你买到车以后,国家税务总局有一个基数,根据不同的基数,但是税率是统一的。比如10%,那么你去到这个国税局交纳相应的购置税。它是发生在流通环节的,这个费用是由消费者支出的。” 既然消费税应该由汽车厂商交纳,那么,厂商会不会将可能增加的消费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提高车价呢? 问题三:上涨的车价=新税率×车价?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苏晖:“它最后需要加价多少,最终投放到市场,不会像我们计算的,因为它是很复杂的一套计算方法。不会像我们拿现在的出厂价,乘上3%,就是应该加的钱,这个计算方式不对的。那么厂家它会根据特定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来。” 主持人:您看明白了吧,汽车消费税,并不是咱们消费者来交的,是厂家要交的。至于厂家会不会因为成本增加而涨价,具体会涨多少,都还得看厂家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所以,您还不能简单地就判断买2.0以上的车肯定要多花钱了。那么,未来汽车厂商会自己来消化这部分因为税收增加而多出来的成本吗?汽车生产企业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 汽车消费税调整,到底对谁影响最大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消费税税率提高最多的是4.0排量以上的车型。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比如说,原来按照8%的消费税,现在增到了12%,拿我们一台陆地巡洋舰顶级的车来说,真正把这些价折上去的话,反映到零售价上,大概要超过10万元的增幅,很可怕的。” 据了解,目前国产汽车中4.0以上排量的车比较少,并不是厂家的主打车型,因此据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生产这些车型的厂家很可能会首先考虑自己来吸收税率增加的成本,而不是涨价。不过,对于排量2.0到4.0之间的车型,成本会增加多少,提价会不会影响销售,则是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研究测算的问题。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各家都在紧锣密鼓的召开内部研讨会议在商议,包括我们也一样,进行仔细的研讨。首先要测算出对我们成本的影响,包括对各个车型的不同影响,包括对车型结构的市场份额,这种影响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们都在进行测算。”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为了保住市场,汽车厂商不太可能会将税率调整所增加的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一些厂家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抵消成本上涨对销售的影响。 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李炯根:“我们原来的一个车是3.5的排量,消费税原来5%,要增加到15%,可能这个产品的价格方面会有小幅增加。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又推出2.7新的车,那这样的话呢,那么消费税呢,又下降到12%。我们考虑到,既要推出这个产品有价格的一个冲击力,还有对这个消费者的负担也是一个减少。” 除了大排量轿车,这次税率调整,越野车也是受影响最大的车型之一。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我们这个SUV在没改之前是5%的消费税水平,现在增加到了9%,增加了4个百分点,这样的话呢,每台车给我们增加了3000元钱的费用,我想呢这个这应该在国内,我们的目标是销售量万台。这应该给我们增加了6000万的费用。” 尽管成本增加了,但魏建军表示,由于长城生产的赛弗、哈弗等SUV车,排量处于税率微调区间,所以至少他们是不会涨价的。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成本帐:由于消费税主要针对生产环节征收,也就是向汽车生产企业征收,因此消费税是计算在汽车出厂价格内的。一般粗略计算的话,汽车出厂价格中包括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税费。其中,生产成本约占汽车出厂价格的70%,销售利润约占10%,税费(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约占20%。消费税只是汽车整车税费中的一部分,在整车价格中的比重并不大。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我想呢,我们不会把增加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我们将在企业的经营方面和企业管理方面,生产方面去做工作,把这个成本降下来。应该说我们从过程当中把这个费用降低。” 就在大排量车生产厂商纷纷计算成本,制定应对方案的同时,一些以生产小排量车见长的企业,则喜上眉梢。他们普遍认为,消费税率的调整,有利于他们向消费者进一步让利,未来的市场空间会更大。 天津一汽夏利销售公司总经理宋明君:“本次国家对汽车消费税的公布以后,那么是对1.5以下排量的整个消费税为3%,可以说1.0到1.5之间的小排量汽车的税收比过去减少了2%。也就是说,我们的车如果一台车按4万元钱收税的话,一台车将有800元钱总的消费税将会减去。那么企业就会用这部分的资金,一方面回报用户,另一部分资金就会拿来进行技术改进及自主创新。使我们经济型轿车的技术含量及各项标准能够更加提高。” 据了解,4月1号以后,已经有一些消费税调低的小排量车型宣布降价,其中,06款飞度1.3升下调了2000元;吉利宣布,自由舰1.3L的3款车型全面降价,最高降幅7000元。南京菲亚特也宣布自4月1日起让利3000元。一汽丰田则宣布,在皇冠、锐志等大排量汽车涨价的同时,威驰系列全部降价,降幅为2100~3300元;另外,奥拓、雨燕也推出了特惠月活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晓虞:“应该讲,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还没有最终的实现鼓励小排量的车。那么我想既然有了一个开始,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相信这一次消费税的调整只是一个开始。” 主持人:汽车消费税的调整,对车价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政策释放出来的“抑大扬小”,鼓励发展小排量车信号十分强烈。而进入四月份以来,小排量车真算得上是喜气迎门,好事接连不断。到底是什么样的喜事呢?下期节目,我们继续打开问号!好,这期《中国财经报道》就到这里,下期节目再见!(完) [详细]
  • 2016-04-05路虎官网写发现神行免购置税是什么意思<过户>

    不用纳税了,4s帮你缴纳 [详细]
  • 2016-04-05请问手续办好了,就差上牌了,才发现是库存8个月的车子,怎么维...<过户>

    您好,这个估计比较难啊,可以跟经销商协商一下。 [详细]
  • 2016-04-05发现最近进口汽车涨价了,请问为什么!<过户>

    是消费税的问题,8月1日正式实行的,国家对进口车是3.0以上的排量加大了消费税的增收,导致了进口车,3。0排量以上不得不大幅度涨价,来达到利润的持平,最明显奥迪A8 6。0那款,200万左右涨到了260多万,涨幅超30%以上!! [详细]
  • 2016-04-05路虎发现3 V6 4.0 2007新车寻国内最低价<过户>

    [详细]
  • 2016-04-05在郑州,买车以后要办的手续都有哪些?都在哪里能办? 跪求好贴...<过户>

    每年的12月份,车市的隐形降价最厉害,因为厂家每年都有分配给经销商一个销售任务,完成任务的,厂家会额外给经销商一笔丰厚的利润返点,完不成任务的自然就什么都没有了。近几年车市并不红火,大部分经销商都无法完成任务,经销商为了获得这个返点,都会在年底及12月份暗地里加大车辆的优惠幅度,这时候去跟他们砍价比什么时候都容易,所以12月是车价最低的时候。可以查查部分畅销车的月销售情况,很容易就发现12月份卖得最火,原因就在此了。每年的1月份正好相反,那是车价最高的时候,那时候买车的不是富翁就是傻瓜。 [详细]
  • 2016-04-05在合肥关于这个品牌发现详细情况?<过户>

    13681570999 [详细]
  • 2016-04-05关于汽车税费<过户>

    1-汽车消费税由经销商承担; 2-汽车附加税由车主自己承担,税率为车价的10%,在扣除增值税后,实征车价的8.6%。 3-中国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浅析 作者:张晓亮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背后的惊人利润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也许越来越多的高级主管都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希望进入国内汽车行业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足够的实力。汽车行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壁垒可能远远超出以有的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模型所能描述到的状况。单就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而言,由于来自各方面力量的作用,使得该行业很多环节变得高不可攀。本文将针对进入中国汽车行业所存在的壁垒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在 策略大事迈克·波特的眼中,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壁垒往往来自以下六个方面: 1.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些领域要求新进入者必须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入市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成本劣势的现实。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确,由于汽车的巨额研发成本,所以当产品的产量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将难以摊消。同时汽车的规模经济还体现在管理与采购成本以及销售成本上。虽然对于国外汽车企业在华投资而言,规模经济这一因素可以被视为国外规模的一种延伸而被大大削弱,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这种投资也必然是失败的: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规模经济的门槛将更加明显,尤其是那些曾经除了开车和坐车以外与汽车毫无瓜葛的企业。 2.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消费者对市场中原有品牌的认同会迫使新进入者不得不花费巨资来克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说中国是一个品牌文化并不发达的国家,因此在品牌忠诚度体现的并不明显,但对于汽车消费这样的高度参与的采购项目来说,品牌的重要性将体现的更加充分:根据慧聪国际多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品牌美誉度有关的同行介绍或者从众心理等因素都在购买者决策因素中名列前茅。而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说,这一块可能完全是一个空白,这一点只在那些在中国早已有了相当影响的国外品牌来说是一个例外。 3. 资金需求:当进入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会对新进入者构成相当的障碍,尤其是在广告和研发等方面的有去无回投资,需要新进入者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资金实力还会对顾客的信任、渠道的信心等方面构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本质上汽车业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研发、建厂还是购置生产线方面都存在着一般生产性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资金壁垒。从渠道信心方面看,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广告投入或者资金实力做后盾,渠道将很难搭建,更何况在国内轿车行业的品牌专卖制度下,要求经销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在投资风险的压力下,投资汽车销售的经营者也必然会优先考虑那些实力更强的企业或品牌。 资金的壁垒体现在对新进入者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对投资汽车行业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心,那么这笔投资很可能半途而废,但以目前国内企业的资金总量可能连汽车的门槛还没有摸到时,资金就已经蒸发掉了。目前国内很多家电行业,在家电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开始考虑或者已经进入了汽车领域,但这些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性命相关的赌博。 4.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在波特的理论中,对这部分的描述运用了经验曲线(experience curve)的概念,它指的是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的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政府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上涨等情况。 经验曲线类似于学习曲线,对于这个行业的先进入者来说,他们在这个行业多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有利于节约成本,而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熟练人才,虽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往往与那些老手比起来就幼稚的多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中国虽然总体水平都不怎么样,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低水准,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文化,所以经验对于这些新加入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壁垒。 5. 获得经销渠道: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进入超级市场的货架必须以打折、促销等方式才可能获得允许等情况。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销售渠道往往身兼数责,因此显得更为重要,毕竟目前的条件来看,所有的轿车企业都要自建渠道,这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精力,况且在国内轿车新品牌与日俱增的今天,渠道资源将成为更为紧俏的资源之一。老品牌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渠道资源,而一旦汽车行业走过了这段高峰期的话,渠道将经历更惨烈的整合,那么新来者的渠道堡垒将更加高不可攀。 6. 政府政策:在很多国家政府往往构成了对某些行业的最大障碍,通过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为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在汽车方面,中国的国家管制更加明显,国内的政策对于本国民间资本向来带有歧视色彩,这一点反倒是在对待外资上更宽松一点。 超越迈克·波特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来自国内汽车行业的其他壁垒:首先由于国内汽车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基础,因此在国内市场上他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均来自于谁能拿到国外最先进的产品或者技术。而从国外企业来看,他们选择国内合作伙伴的标准往往也要考察该企业在国内汽车业的影响力,以及对政府审批的攻关能力,这样本身就构筑了对于非汽车行业投资人或企业的壁垒。其次由于进口车对国内采购的影响,尽管很多品牌并没有在华建厂,但已经构筑了对很多新进入者的壁垒,他们在国内的口碑已经足以支撑在华建厂所需要的条件,而这些实际上削弱了对其他品牌的需求。最后,国内企业本身的投机心理构成了对汽车行业的更糟糕的进入壁垒,汽车不是一般有钱的企业可以玩的转的领域,其投资期和回报周期也都相对较长,而国内大多数企业有存在投机性质的短期行为色彩过重的问题,这样的话,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国内企业投资的信心往往也会动摇,最终新进入者败在了自己手下。 对于有志于挤上汽车行业末班车的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以及合适的投资方式可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这里直接投资整车生产可能已经不再是明智之举,而国内零部件生产以及汽车相关服务领域目前并没有与整车市场同步启动,在这些领域中所潜藏的机会可能更适合于那些投资者,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春兰投资重型载货车那样风光。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将呈十大趋势 9月3日,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上海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分析预测"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这十大趋势是: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汽车工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但中国政府的"地方保护"仍然会发生作用。二、未来10年之内,中国将是全球轿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私人购车将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销量在2005年将达100万辆,2010年将达200万辆,其中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三、未来5年之内,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仍然大大过剩,汽车行业的两极分化将随着竞争的深入而持续拉开,赢家通吃的故事将屡屡上演,但轿车市场的价格仍将比国外的同类产品高出一倍多。四、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在逐步形成高中低全系列产品的同时,还向市场销售和供应采购环节渗透。五、中外合资厂商5:5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变化,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主导。六、到2010年,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七、零部件市场前景远大,罗兰-贝格建议中国政府建立国家级的研发中心,整合零部件市场,提高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八、屈于市场压力、零部件市场的供求和价格将以每年8-10%的幅度下降,中资零部件供应商即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九、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将立足于全球市场,从战略上进一步界定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零部件工业的生产基地。十、尽管90%的供应商对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但未来3-5年内,电子商务在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大大增强。 观察家们一致同意,汽车业是中国受未来加入WTO冲击最烈的行业之一。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为中国汽车业逐步开放留下了一个5--6年的缓冲期。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还有这五六年的缓冲期所以还可以继续悠闲一阵,还是因为焦虑压过了一切,至今未见国家权威部门公开出台中国汽车业的应对方略。 消费者清楚地选择了等待--实际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胸怀全局的理念。本来就不愿一味青睐国产轿车的公众盼只盼“缓冲期”尽快过去,物美价廉的进口车能早日驶入家中,要不然,就是国产车价格迅速降至国际水平。市场立刻感受到萧瑟。新千年开始后,汽车市场急剧滑坡。在一些被视为“晴雨表”的市场,轿车的销量减少了三成。中国汽车业的门尚未开,已经面临内部“价格逼宫”的窘境。 40年的襁褓期 中国的汽车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关税、进口限量审批的双重保护的产业。汽车整体平均税率38.8%,关键零部件最高税率50%,65个项目整车平均税率56%,其中,轿车80%至100%,甚至高于烟酒的税率。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汽车产品进口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约占国家配额产品目录的60%。在这种保护之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了40年。如今汽车业年产值3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2000亿元。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测算,汽车厂一个工作机会,可以为上游原材料工业提供两个就业机会,为下游金融、服务、维修、交通等产业提供11个就业机会,可见其支柱性地位。但在另一方面,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仍身体孱弱,不得不寻求“幼稚工业”的身份,经过“缓冲期”方能直面开放。按照中美两国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非关税保护措施。2006年7月1日起,轿车关税税率降至25%,零部件税率降至10%,轿车及相关零部件基期准入量为60亿美元,并以15%的增长率递增。据认为,中国汽车业获得5--6年的“缓冲期”,是13年来“入世”谈判中方最大的成果之一。即便如此,中国的汽车厂商嫌太短,消费者嫌太长。 比关税更可怕的 其实,降低汽车价格的关键不在关税。轿车的价格构成十分复杂,中国汽车价格的构成起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进口关税、各种费税、工厂的成本和利润。即使在今天,占轿车市场主体的引进车型只要达到规定的国产化要求,就享有25%至33%的低关税税率,与入关六年后的标准相近。而一些国产化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引进车型,如果仅从关税角度看,本来就不再有降价空间。据测算,现在一辆中档进口轿车虽然关税达80%到100%,但只占汽车销售价的29%,合资企业的产品关税所占整体价格的比例更低。因此,只要价格构成中其他各种税费居高不下,加入WTO之后的关税降低带动车价大幅度下调虽是美好的愿望,未必能够成为现实。从这个角度分析,应当认真分析加入WTO对于中国汽车价格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作出对策。一味煽起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理性的回答。中国的汽车价格构成中各种税费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既有国家核定的合理税费,也有地方部门数以百计的乱收费乱摊派。 事实上,在WTO谈判中成为争议热点的进口轿车的高关税,比起国内税费反倒是小巫见大巫。目前,国内消费政策和不合理的收费是制约汽车购买,特别是私人汽车购买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中国居民中已经具备购买能力并有购车愿望的比例相当高,但是私人购买的轿车一年大约只有20万辆。各种权力部门把汽车消费当作一块“唐僧肉”,有的地方价外税费总额已经相当于整车购买价格,甚至超过车价的一倍以上。目前虽然政府正在整顿、清理这些收费,力求使购买时的税费负担在车价的30%左右,但是阻力之大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为汽车增加无端的税费可以有千万种理由,但根本原因是长期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多少年来,汽车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就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发展汽车工业扩大人类时空半径、创造了惊人物质财富的同时,中国曾出现了长期限制汽车生产、封杀轿车消费的咄咄怪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千元级的家电产品之后,万元级的轿车自然成为消费热点,而10万元级的住房顺排其后,消费结构递次升级。中国由于跨过了汽车消费的台阶,结果万元级消费无热点,消费升级踏空。一方面造成内需的疲软,住房大量积压,通货紧缩;一方面造成城市中塔楼林立,交通拥堵,生存环境恶劣。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官方对于承认老百姓享有汽车文明的权力不那么情愿。直到今天,在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热切鼓动中,中国汽车价格构成中仍然有3%到8%以限制消费为目的的消费税。因此,接受历史的教训,冲垮落后的观念,调整汽车的消费结构,清理各种价格内外的不合理收费,采取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才是使汽车价格回落,扩大国产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由于税费负担重,汽车价格扭曲,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中国汽车工业众多弊病缠身:一、投资分散,全国整车厂120家,年产超过万辆的12家,能力达到30万辆的只有3家;二、开发能力差,除了中型卡车外,不具备自主开发整车的条件和能力;三、生产成本高,好的轿车企业,出厂价格高于国际价格20%--50%。其中,1.6--2.0升的中级轿车高30%以上,3升的中高级轿车高40%以上;四,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如果汽车业不能在有限的过渡期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结构调整和重组,全军覆没决非危言耸听。 价格战:一个双输的策略 中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尽管举步维艰,仍然奋力拼搏,几家轿车生产厂商1999年刚刚实现数量不多的赢利,但是降价空间有限。老百姓的持币观望,更让汽车企业预计到手的效益大减,本来准备用来技术改造,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建立营销服务网络的预算大打折扣,迎战新千年的锐气和实力必然折杀不少。日前,国内10家轿车生产企业在上海集会,得出的共识是“不打价格战”。当然,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先进技术与管理的采用,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必然会逐步合理回落。实际上,近4年来同类型国产轿车已经累计降价30%左右,今后降价的幅度还会继续加大。过去国内一些厂家为了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或是牺牲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优质的售后服务,或是“剜肉补疮”,降低产品标准。比如某种引进的吉普车为了降低价格,先是摘掉国内独一份的四轮驱动,然后是减配置,美其名曰经济型,但内在性能、配置、安全上都大打折扣。这种降格以求的行为已经引起成熟消费者的警觉,显然不可仿效。回避低水平的价格战,静下心自己设计自己的生路,恐怕才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红旗模式:一种危险的选择 世界汽车产业并不是21世纪的夕阳产业,恰恰相反,汽车是网络时代最大的流动平台。以全球制造、全球采购、超精益生产方式、平台战略、当地化生产等为代表,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技术制高点方面,各大公司正在争夺的是清洁燃料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21世纪汽车仍会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仍然呈上升趋势,控制市场主动权、抢占技术、规模制高点的竞争、兼并、重组日趋激烈。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预言,世界上最终将只存在数家大的汽车集团。1998年初,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震动了整个世界,紧接着又发生了宝马收购罗孚、大众兼并劳斯莱斯、福特收进沃尔沃轿车、雷诺同日产联手等重大兼并行动。业内人士几乎公认,在2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将只剩下5到6家大公司,这些公司的产量规模都将在600万辆以上。1998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达7000万辆,实际生产5000万辆,即使市场看好,销售也只能达到6000万辆,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且有巨大潜在市场,因而吸引了国际上大的跨国汽车厂商竞相抢滩中国市场。那么,在将来的5到6家汽车集团格局中,中国汽车工业将以何种形态存在呢?有一种很权威的主张,是提倡像开发“红旗”轿车那样,追求“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的模式的。但更有诸多理性的声音在发问:“红旗模式”能使中国汽车业独占规模和技术的制高点吗?中国汽车业能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集团吗?既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宝贵的缓冲期,在走进2005年倒计时的时刻,如此巨大的战略性问题决不可以回避。 一个简单显而易见的事实却足以作出上面问题的注脚:今天,国际上新车型的开发--费用大,动辄数十亿美元;周期快,已快得不到三五年。以全国轿车总产量不足国外大公司一个车型的年产量,光是开发费用的分摊,就必然使中国的轿车的价格达到“天价”。国际竞争力无从谈起。应该说,中国汽车工业实际已经开始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开放取得的成果,人们已经说了很多;然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跨国公司也在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大众公司为例,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其战略布局是早就规划好的,中国只是其中一块战略要地。大众公司的车型已经占领中国轿车市场的60%,为在今后保持这一成果,大众在未来5年里预备向中国再投135亿元人民币;增加生产品种,除高、中档车外,还将在中国生产经济型轿车。中国汽车业正视这类事实,主动搭上国际大集团的“顺风车”不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何况这辆“顺风车”,正是20年来巨额投入和市场出让换来的机会。一汽大众是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共同经营的一个企业,合资公司的5气门发动机,生产纲领是27万台,将由大众在世界范围内安排配套,向大众公司返销发动机。这已经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创汇,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全球化。 从这个例子看,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参与全球化的,而且大有可为。问题倒是上海和一汽两家与大众公司合资的中国企业有没有继续各自为战的必要与可能。 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险恶的抉择面前,低层次价格战的烟火恐怕不是低层次的围观者能够煽呼起来的。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渴望享受轿车文明的中国消费者。参考资料:ok!!!自己再编辑一下 [详细]
1